【内容导读】动脉静脉之间出现不经过毛细血管的异常短路通道,即为动静脉瘘。由于动脉的血液正常孔道流入伴行的静脉,可造成瘘的局部血管病变和瘘局部、周围循环和全身系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可先天存在或后天因外伤所致。那么,日常生活中发生动静脉瘘该如何治疗呢?
【治疗方法】近年来,由于血管外科迅速的发展,血管缝合和移植术水平不断提高,对后天性动静脉瘘一旦诊断肯定,都主张早期手术。
1.急性动静脉瘘手术治疗病人一般情况许可,就进行早期手术。伤口进行彻底清创,游离受伤动静脉近、远端,并用塑料带控制。动脉可根据受伤情况不同,进行瘘口修补术或切除瘘后将动脉两端吻合或采用自体大隐静脉移植。静脉也需进行修复,重建血流,这样可减少肢体水肿;
2.慢性动静脉瘘手术治疗:
(1)、动静脉瘘结扎闭合术:是一种古老的手术方法。但主干血管进行闭合性手术可产生远端肢体,特别是下肢血供不全和慢性营养障碍,出现间歇性跛行,缺血性疼痛、麻木、怕冷、水肿、溃疡和肌肉萎缩等症状,所以不宜采用。
(2)、动静脉瘘切除:近年来,对后天性动静脉瘘,都主要进行瘘切除和动静脉重建术:①经静脉切开瘘口修补术;②瘘切除,动脉和静脉口侧面缝合修补术;③瘘切除,动脉对端吻合术;④瘘切除,血管移植术:如动脉缺损范围较长,则可采用自体静脉+人造血管移植术;
(3)、瘘旷置动脉人造血管移植术:有些病变位于不易暴露的解剖部位,或与邻近血管、神经紧密粘连,不可能将动静脉瘘切除,可将瘘的动脉近远端结扎、切断,同时在离开病变动脉之近远端作血管移植术,以保持肢体远端的血供。